如今已是三伏天,中医认为夏季湿热,苦味食物能清热去火、健脾燥湿,应多吃。从营养学角度来看,这些苦味食物究竟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成分?对身体到底有哪些好处呢?“苦”从何来?生物碱等植物化合物。人们常说“苦辣酸甜”,食物中的“苦”味究竟从何而来?营养师顾中一说,食品中的苦味物质目前大致分为五类:生物碱、黄烷酮糖苷类、萜类和甾体类、氨基酸和多肽类、无机盐类。从进化角度来说,苦味最初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,因为大多数天然的苦味物质都是有毒的,比如腐败的动物性食物(比如被污染的牛奶部分蛋白质水解为肽类就容易具有苦味)、未成熟的植物等等。整体来说有苦味的食物相对会不安全,这在野外生活中更值得注意。“苦味食物通常含有较多的植物化学物,即植物产生的一种激素,植物化学物有上百万种,有苦味性质的有生物碱,苦味素等,这些植物化学物虽然没有被列入人体必需的常规营养成分,但却对身体机能有较显著的调节机能。”国家二级营养师韩慎武说。植物化学物虽然只占植物很小的一部分,却能让植物调节生长过程,有效抵抗病虫害。苦味素作为植物化学物的一种,从化学上看,属于萜类化合物的范畴,且多数是内酯的衍生物。但不同的植物、不同的土壤环境会产生不同作用的苦味素,如大黄素或黄连素等多种,它们在分子层面上差别较大,可以分为一萜类、倍半萜类、二萜类和三萜类。除了共同具有苦味外,它们的生物活性也是多方面的,作用不一样。这些差别会造成对人体不同的影响。“苦”有何用?苦味素能抗菌消炎。人体摄取不同的苦味素后,会对人体的内分泌产生影响。“像中医讲的寒热,主要讲的是植物化学物改变人的内分泌状态,调节人体的基础代谢水平,对那些基础代谢水平较低的人会有清热去火的功效。”韩慎武说从中药化学、食物成分学、植物化学研究分析,中药所起的作用,有一半在植物的营养成分,另一半是植物化学物的作用。另外,苦味食物以其独特的味道刺激舌头上的味蕾,激活味觉神经,在增进唾液分泌的同时刺激胃液和胆汁的分泌,从而能增进食欲,促进消化,对夏季肠胃不振、消化不良的人们有益。顾中一也认为,我们常见的苦瓜等大众蔬菜,其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,其中含有的苦味物质往往也可以起到抗氧化、抗炎甚至抗肿瘤的作用,有一定的药理价值,虽然和中医传统的“上火”很难划等号,但也可以有所借鉴。但并非所有的“苦”都能起到正面作用,“比如说蔬菜中的地黄、苦瓜的降火作用较为明显,杏仁降火作用较差,苦杏仁中还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,不宜多吃。莲子芯降的是心火……所以,不能单纯从味觉上判断食苦可以清火,要结合食物中的其它功能成分和营养成分等元素,还有不同植物的生物活性的整体来判断。”韩慎武说,但苦味素的共同特点是有抗菌消炎作用。“从土里生长出来的植物本身有天然抗生素,能对抗一些炎症。”
本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,如有文章涉及版权问题,请速与我们联系。
备案号:桂ICP备13004239号-5 © Copyright 2024 愉悦养生网 Inc.All Rights Reserved. 桂公网安备4503050200069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