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床上多因产道或胎儿因素异常形成梗阻性”难产”,使胎儿通过产道阻力增加,导致继发性”产力异常”。子宫收缩力异常临床上分为”子宫收缩乏力”和”子宫收缩过强”两类,每类又发为协调性子宫收缩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。
【病因学】<?X:NAMESPACE PREFIX = O />
多由几个因素综合引起,常见的原因有:
1.”头盆不称”或”胎位异常” 胎儿先露部下降受阻,不能紧贴子宫下段及宫颈,因而不能引起反射性子宫收缩,导致继发性子宫收缩”乏力”。
2.子宫因素 ”子宫发育不良”、子宫畸形(如”双角子宫”等)、子宫壁过度膨胀(如双胎、”巨大胎儿”、羊水过多等)、经产妇(multipara)子宫肌纤维变性或子宫肌瘤等,均能引起子宫收缩乏力。
3.精神因素 初产妇(primipara)[尤其是35岁以上高龄初产妇(elderly primipara)],精神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,睡眠少,临产后进食少以及过多地消耗体力,均可导致子宫收缩乏力。
4.内分泌失调 临产后,产妇体内雌激素、催产素、前列腺素、乙酰胆碱等分泌不足,孕激素下降缓慢,子宫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降低等,均可影响子宫肌兴奋阈,致使子宫收缩乏力。
5.药物影响 临产后不适当地使用大剂量镇静剂与镇痛剂,如、氯丙嗪、度冷丁、巴比妥等,可以使子宫收缩受到抑制。
【临床表现】
根据发生时期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。原发性子宫收缩乏力是指产程开始子宫收缩乏力,宫口不能如期扩张,胎先露部不能如期下降,产程延长;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是指产程开始子宫收缩正常,只是在产程进展到某阶段(多在活跃期或第二产程),子宫收缩转弱,产程进展缓慢,甚至停滞。子宫收缩乏力有两种类型,临床表现也不同。
本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,如有文章涉及版权问题,请速与我们联系。
备案号:桂ICP备13004239号-5 © Copyright 2024 愉悦养生网 Inc.All Rights Reserved. 桂公网安备45030502000694